民族脊梁 永不屈服
——再次觀看電影《七七事變》
文/原野
《七七事變》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后,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后經過。長春電影制片廠 1995年出品 由李前寬、肖桂云聯合執導。吳桂苓、吳京安、李法曾、杜志國、鄭邦玉、鄭繼勇、周寧朝等演員聯合出演的一部歷史題材的戰爭影片。影片講述了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后,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后經過。該片獲得1995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1996年第19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電影簡介: 1931年9·18事變后,日軍占領東三省,進而虎視華北各省。宛平縣是當時的華北要道,駐守在這里的29軍在軍長宋哲元的領導下,對日軍強大的軍事實力感到畏懼。為了避免和日軍正面沖突,宋哲元命令部下從豐臺撤出,日軍讓29軍交出防區,29軍拒不交出防區,與日軍進行周旋。
事件經過:
歷史意義:震驚世界的七·七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影片把這個發生在近60年前,不可思議的事情通過人物的刻畫,通過戰爭場景的描繪再現了出來,讓人們重新把這一歷史事件清醒地重演了一次。
我國感想:時隔15年,我又一次觀看了這部震撼人心的歷史影片,對我們中華民族在那水深火熱的抗日戰爭年代里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蹂躪,所付出的慘重代價,以及我們國共兩黨將士所做的艱苦抵抗,以二十九軍軍長佟麟閣(李法曾 飾)、二十九軍副軍長趙登禹(吳京安 飾)以及二十九軍132師師長張自忠(鄭邦玉 飾)為主的國軍將領,表現出的民族大義令人感佩。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親臨戰場,指揮戰斗,給日軍以重大打擊。日軍動用飛機、大炮,控制了中國軍人的戰斗能力,二位將軍率軍以死相拼,先后戰死疆場,以身殉國,表現了一代中國軍人“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英雄氣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軍長宋哲元在其母親曉以民族大義的情況下,堅持“不喪權不辱國,誓與日本周旋到底”,帶領全軍將士加緊練兵,抵抗日軍的進攻。此外宋哲元軍長收養了喜峰口陣亡將士的遺孤,并以此動員民眾奮起抗戰。日軍在中國軍人的嚴密防御面前,始終未敢輕舉妄動。
在這樣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我黨領袖毛澤東堅持中華民族正氣,堅決主張抵抗日本侵略者,周恩來親自到南京說服蔣介石奮起抗戰。在愛國將領和人民影響下,國民黨蔣介石不得不收斂其反共狂熱,真正干了一些對民族有利的事情。今天是紀念“七.七”事變的83周年,特以此小文深切懷念那些為國捐軀的英勇將士,他們的熱血不會白流,中國人永遠會記住他們的名字!